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成书的《国语.鲁语》中,亦将“舜”作为商族的始祖神。
第二,“舜”最初应该是商族的始祖神。
《天问》里,“舜”是商代的始祖神,与商代ト辞中高祖“夒(nao)”相当。
王国维考证,“夒”,几经形讹,成为“俊”。《山海经》中,已将商族先祖写作“帝俊”;又由声类同而作“喾”,《山海经》中亦见之,是为帝俊分化之一;后又分化为舜。
《孟子.离娄下》说,舜“东夷之人也”。
《墨子.尚贤中》亦云,“舜耕历山”。《水经注》说,历山在雷泽,今山东境。
晋代郭璞以后,特别是近代学者,根据“俊”“舜”音转及各种资料,大多赞成“舜”即“俊”。
总之,“舜”最早是东方鸟夷族的商代始祖神是可信的。
第三,“舜”的地位后来发生了变化。
《礼记.祭法》,将商族始祖神改成了喾。
《帝系》中,喾又进一步成为挚、尧、商、周四族的共祖。舜,“降格”成了与喾并立的颛项世系下的一个裔孙。
战国时期,儒墨两家,形成了“尧、舜、禹”成为前后禅让的三代圣王。
特别是儒家,把“尧舜禹”抬升到万世楷模典型圣道的高度。
第四,《中国大百科》关于“五帝”的评介值得参考。
其大意是,五帝是上古先民对祖先崇拜流传下来的传说。但传说往往有历史的影子。
《孟子》说,舜“生于诸冯(现在的诸城),迁于负夏(现在的濮阳),卒于鸣条(现在的开封)。
据此来说,“舜”很可能是上古时期黄河下游东夷部落一个有名的军事首长。其作为商的远祖,所处的时代,大约与禹同时。
舜和尧,成为东方夷族的主要代表,并在与西方夏族有过长期交往后——这个交往,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,最终在黄河中游地区结成了部落联盟。
舜和尧,以及禹,先后交替担任了部落联盟军事首长。
这就是传说中尧舜禹“三圣传授”的时代。
实际上,这个时代,也是中国上古父系家长制氏族部落联盟的实现及解体的过程。
舜的父亲为什么要杀他:
舜的亲生母亲很早去世,父亲又再娶,又生了个弟弟名叫象。舜的父亲、继母和弟弟都不喜欢舜,都想杀了他,把家产留给象。尧把女儿嫁给舜后,舜的家人仍然没有放弃谋杀他的计划,创造各种机会想致舜于死地。在舜修房子时,他们点燃屋子,舜拿着草帽从房顶跳下,免于一死;舜挖并时,家人把他活埋,舜利用事先挖好的地道逃走。父母和弟弟以为他死了,开始始瓜分财产,两个嫂嫂划归老二,牛羊粮囤则归父母。这时舜又回来了,对父母还是一样的好,对弟弟更为爱护。逃过了一次次谋杀,舜还是孝敬谋害他的父母。尧终于被打动了,将位置传给了舜。
湘妃泪的典故:
舜帝陵庙遗址舜生在平阳西南数百里一个小小村落的农家中,他的体形有非常奇异的地方,他眼内瞳子都有两个,他的掌心纹路象个“褒”字,他脑球突出,眉骨隆起,头大而圆,面黑而方,口大可以容拳,龙颜面目角,取名叫舜,舜是一种花卉,他的号就叫华,排行老二,就叫仲华(与“中华”谐音)。可惜不久他母亲去世,他后母性情悍戾,尤其是他的弟弟象出生后,就更没有好日子过了。舜在家中常只能看着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喝饱吃足,他只能枵腹而寝。然而不管后母如何待他,他总是笑脸相迎、谦谦如也。有一年冬天,气候大寒,舜身上还只穿两件单衣,瑟缩不堪,邻里秦老汉实在看不过去,出面干涉,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,但家中却坚持要舜放牛,好在教书先生善良,在秦老汉的帮助下,舜一边放牛一边学习,他从先生那里知道:一个人虽有聪明睿智之质,经天纬地之才,仁圣忠和之德,但是“学问”二字终究是不可少的。要求学问,必须读,要能读书,必先识字。他也悟出为人要诚实,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