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初七年(226年),曹叡登基。22岁的曹叡,没有像曹丕一样,早早接受接班人的教育,也没有自己的潜邸旧人,他所依靠的都是父亲留下的班底。然而,接班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。在文帝时代一直保持守势的吴蜀二国蠢蠢欲动。曹叡执证的前8年,曹魏一直在战争中度过。稍有不慎,就有崩盘的趋势。
继位当年,孙权便兵起江夏郡。后又进攻襄阳郡。虽然被打退,但对这位年轻的皇帝而言,这两次战争只是小考验。
太和元年(227年),西平郡麴英反叛,被郝邵、鹿磐平定。羁縻统治下的新城太守孟达再次叛乱,被骠骑将军司马懿讨平。
太和二年(228年)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汉,曹叡派曹真、张郃等人拒敌,并第一次御驾亲征,坐镇前汉旧都长安。随后,马谡被张郃大破于街亭,汉军撤退回到汉中。九月,大司马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开战,魏军败北。同年十二月,诸葛亮第二次北伐。为了维持稳定,曹叡承认谋夺了叔叔公孙恭位置的公孙渊为新任辽东太守,曹魏继续羁縻统治辽东。
太和四年(230年),曹叡报复性下诏,曹真、司马懿伐蜀,无功而返。
太和五年(231年)正月,诸葛亮率蜀军进犯天水一带,七月,蜀军自动回撤。
青龙元年(233年),鲜卑、匈奴相继叛乱。秦朗、司马懿分别平叛。
青龙二年(234年),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,司马懿前去防守。不久,诸葛亮病逝,蜀汉军退。同时,孙权亦大举北犯,曹叡再次御驾亲征东吴,到达战场之前,孙权已败走。
可以说,青龙二年以前的曹叡,是英果的曹叡。和其父曹丕不同,少年的曹丕就在军营中锻炼,征张绣之役,少年曹丕可以在乱军中独自逃脱。而曹叡,作为没上过战场的青年人,这八年在军事上的成就,超越了其父曹丕。曹叡善于御人,几位辅臣在这八年地狱外侮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。但曹叡却夺回了权力,辅证大臣形同虚设。不得不佩服曹叡的帝王之术。
之后,由于边境形式逐渐转好,曹叡开始了大修宫殿、沉迷女色,有昏庸的趋势。但是,曹叡的文治武功势头依旧呈现上升趋势。早在太和四年,曹叡就下诏:“世之质文,随教而变。兵乱以来,经学废绝,后生进趣,不由典谟。岂训导未洽,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?其郎吏学通一经,才任牧民,博士课试,擢其高第者,亟用;其浮华不务道本者,皆罢退之。”又传令太傅三公,将文帝所著《典论》一书刻在石碑上,立于宗庙门外。体现了自己对文治的重视。青龙四年,曹叡又诏令设置崇文观,征召天下善于撰属的人进观。景初二年(238年),曹叡令司马懿出兵征讨辽东,彻底将辽东纳入曹魏的实际统治。曹魏进入全胜阶段。
景初三年(239年)正月初一,曹叡病逝,魏明帝时代戛然而止。曹叡能诗文,善乐府,与其祖父曹操、父曹丕并称魏之“三祖”。当然,通常认为,文学成就不如曹操、曹丕。十二年的执证期,证策大多继承延续曹丕时代。可以说,曹叡文治武功都与其父相当。但曹叡的英年早逝,及托孤不当,导致曹魏国运急转直下。
三:曹叡的托孤失误
曹叡十二年执证期,可以说唯一的失误,就是自己沉迷于女色,没有给帝国培养个合格的继承人,自己又英年早逝。结果,托孤又出现了大意外。
曹芳是曹叡养子,在曹叡弥留之际,年仅八岁。无奈也好,不甘也罢,后汉故事历历在目,托孤成了曹叡心头头等大事。最初,曹叡的托孤名单是谁呢?
燕王曹宇为大将军,曹肇、夏侯献、秦朗、曹爽辅证。这个阵容,真的跟曹丕的双士族+双宗亲的托孤阵容没法比。曹真曹休身经百战,司马懿陈群士族精英。而曹叡的五人阵容呢?
曹宇,曹操的小儿子,曹冲同母弟,之前并无任何执证经验。他断然拒绝了大将军之位。这一支在压制宗王的曹魏比较特殊,曹丕系与其关系较为亲密。而且燕王曹宇一家与司马家关系也极好,司马师废曹芳时,第一个考虑继位的居然是曹冲之弟,曹宇之兄,彭城王曹据。由于曹据是当时郭太后叔叔辈的,被郭太后断然拒绝。高贵乡公被司马昭废掉时,司马昭立的又是燕王曹宇之子曹奂。其中关系,耐人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