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军情动态

  作为“713会战”的产物,选用10.5mm这一新口径的新型高射机枪于1972年10月、1973年3月和1974年5月分别在重庆、白城和北京进行大型试验,证明弹的远距离穿甲性能和其他性能均不低于12.7mm弹药。然而会战组在1975年给总后装备部的一份报告中说:“枪弹工作,自1973年靶场试验后就基本停止”,其原因“实质是工厂认为10.5不是方向,怕走20高炮因威力不足而下马的老路。”

500

  ▲“713会战”的黯然收场,也算是宣布了从部队到厂所,都不打算对12.7mm及以下级别高射机枪威力的提升使多大劲了,转向以77式12.7mm高射机枪为代表的减重路线

  既然这时候已经认清坦克部队要防空还得是靠伴随火力(当时正干的热火朝天的成果是88式双37mm自行高炮/PGZ88),一下子对车载火力的威力又没啥追求了;等到1985年二代坦克研制到了该安排新一代车装机枪的时候(也计划用于三代坦克),虽然枪架肯定要换,但在枪身候选方案中,此时生产数量已经非常大、但仍未停产的“国产德什卡”59式仍然位列其中——说得直白点,大有“只要能转的快点,枪本身是啥都无所谓”的意思。

500

  ▲对于打击战场上的新兴威胁——速度比固定翼慢了不少、但总能借助“一树之高”的地形掩护突防的武装直升机来说,反应速度的意义就更重要了,不快不行

  不然既然是基于“转得快”这个原则,那么都比59式轻得多的77式和W85两型12.7mm机枪自然PK掉了老前辈,进入二轮选型;相比之下,由于W85质心相对77式靠后一些,所以转动惯矩小,当坦克在行驶中处于侧斜等状态时,射手能较容易地转动该机枪,因此部队决定选用W85作为新一代车装机枪枪身,并要求对枪座进行重新设计,以进一步减重,方便操作。

500

  ▲随着“坦克两项”比赛中的频繁使用,88式也成为军迷们很熟悉的一款机枪,注意图中高射瞄具护盖已打开

  为此该枪枪座由原较笨重的铸钢件改为钢材焊接件,枪管、枪尾、击发装置等部件也进行了改进。改进后的全枪质量(含枪身枪座及装满60发枪弹的弹链箱)由53.9kg减至39kg,命名为88式12.7mm车装机枪(QJC88)。按理说该枪应当与88式坦克同批定型装备;然而由于按照当时的判断,作为三代坦克服役前的过渡,二代坦克产量不会很多,加上外贸用户也没有对新12.7mm车装机枪提出要求,所以在88A/B坦克上,最终装备的仍然是59式机枪。

500
500

  ▲最终首装88式车载机枪的,反倒是属于炮兵装备序列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——而且对比之下不难发现,是到量产型才更换的(下图)——和89式122mm自行榴弹炮

  而就在二代车装12.7mm机枪热闹竞标的时候,倒有个外贸用户要求坦克加装威力更大的14.5mm高射机枪,根据兵器工业部1986年7月的紧急指示,长期生产仿苏多联装14.5mm高射机枪的296厂立刻投入试制。1987年4月,296厂把第二轮试制样枪送到包头617厂与80-Ⅱ式坦克进行了配装试验,效果自然是优于原来的12.7mm车装机枪;然而由于外贸单子的取消,14.5mm机枪与国产坦克的缘分只能先到这儿了。

您可能还喜欢的
最新信息
返回顶部